2011年9月24日 星期六

長期素食者應注意哪些事項?

素食者最容易缺乏維他命B12 、維他命D 、和礦物質鐵、鋅、鈣,因此吃素的人最好注意自己是否有腳氣病、夜盲症、牙齦流血的現象?若是能夠增加菜色的變化,並且每天補充一顆綜合維他命,素食者就可以避免微量營養素不足的副作用。
深綠色葉菜、果實核仁、未精製的五穀雜糧等天然食品是吃素最好的來源;豆漿豆腐則是加工食品中最受肯定的素食營養品。至於國內民眾熟悉的豆雞素肉,在選購時最好要特別注意其製造過程的衛生品質及添加成份。

素食乃只食物來源完全或大部份來自植物界。 素食食品中含較多量的草酸、植物酸(phytic acid),易與鋅、鎂、鐵等結合排出體外,造成缺乏。故應多注意食用以添加這些礦物質的食品或補充劑。

素食者應注意食物的種類要越多越好,盡量的吃全穀類食品,如糟米、胚牙米、麩皮、全麥麵包等五穀類食品。根據研究素食因為以植物性食品為主,所以多元不飽和脂肪酸(PUFA)與飽和脂肪酸(SFA)比值比較高。此外,血中HDL濃度也比肉食者為高,又其膽固醇攝取量也較少。因此能減少心臟血管疾病的發生。

吃素食的小孩,和吃肉食(omnivorrs)的小孩根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:兩者在發育上並無顯著之差異。

吃素的人更要保持好體力,因此要經常運動、多喝水、晒晒太陽,才會幫助身體更有效利用吃素吸收的養分。

素食者應特別補充的營養素:

壹、蛋白質

素食者蛋白質營養是否足夠﹖植物性蛋白質所提供的品質如何﹖黃豆製品是國人素食最重要的蛋白質來源之一,黃豆可製成豆腐、豆干、豆皮、豆枝、豆腐乳、豆豉及豆漿等,通常黃豆所含甲硫胺酸稍為不足,但如果吃足夠的黃豆食品,則蛋白質總量多,甲硫胺酸的攝取量也會超過個體的需要量。另一方面,黃豆蛋白質含有大量的離胺酸,也可補充一般穀類(米、麵粉、玉米)蛋白質中所缺乏的離胺酸。
米、麥、麵粉、玉米等缺少離胺酸(Lys),豆類食品則主要缺少甲硫胺酸(Met),如果兩者一起食用就可互補所缺少的氨基酸而提高其營養價值。可以吃一些傳統中國食物,如八寶粥、綠豆飯﹍等。
事實上,素食者不管是否小心地利用蛋白質的相輔作用,結果通常都會達到各種食物蛋白質的互補作用。當我們吃米與豆類、豆漿與燒餅油條及其他很多餐食,即在不知不覺中自動地符合了蛋白質的相輔功能而形成完全蛋白質。牛奶、乳酪及所含的蛋白質是高品質的蛋白質來源。

貳、維生素B12

維生素B12 是只存在動物性食品,而不存在植物性食品中的維生素,所以對於只吃植物性食品的全素者,是否維生素B12 會缺乏?成為大家想要探討的問題。維生素B12 缺乏,患者的紅血球會發生變化,例如血球變大,血色素減少,血球數目減少,會造成惡性貧血。所以學者們關心全素者是否需要補充維生素B12 ﹖素食者較易有維生素B12缺乏的現象,造成紅血球及血紅素低下的現象。因此要考慮以口服(如酵母菌)或注射方式補充之。對於一個實行奶素的人而言,是不會缺乏維生素B12的。因為維生素B12在牛奶含量是足夠的。植物性食品中維生素B12主要存在海草類的食物如紫菜、昆布等食物中。倘若飲食中沒有維生素B12,靠腸肝循環,可以維持二十年不患維生素B12缺乏症。但若吸收不良,大約三年就會有缺乏症狀。所以全素時間越長,越有罹患維生素B12不足之慮,應補充維生素B12。

食品來源:
1.乳製品
2. 添加維他命B12的營養強化食品
保健功效:
* 製造紅血球
* 幫助生長發育
* 維持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

參、鐵

對素食者而言,另外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可能有鐵的缺乏及缺鐵所引發的嚴重貧血。食物中所含的鐵質可分為兩種,一為血基質鐵(heme iron),吸收率為23~25﹪,一為非血基質鐵(non-heme iron),吸收率為3~8﹪;動物性食物裡的鐵,約40﹪是血基質鐵,剩餘的60﹪以及植物性食物所含的鐵是非血基質鐵。故植物來源鐵比動物來源鐵的生物可利用率(bioavailability)較低,因此,素食者比葷食者容易引起缺鐵性貧血。維生素C有利於鐵質的吸收;但植物性食物中所含的草酸、植酸、磷酸會與鐵結合,使其不易
溶解,不利吸收。對於素食的孕、乳婦及其哺乳的小孩而言,則需更加注意食物攝取是否得當,注意補充鐵劑,以免引起缺鐵性貧血。

食品來源:
1. 果實核仁類
2. 豆腐
3. 南瓜子
保健功效:* 幫助含氧血液的循環


四、維生素D

長期素食者有較低的bone mineral density(BMD),易罹患骨質疏鬆症。應盡可能多曬太陽以獲得足量維生素D,或自富化豆奶(fortified soy milk)中攝取鈣。
食品來源: 1. 乳酪 2. 添加維他命D的營養強化食品
保健功效:
* 照太陽是獲得維他命D最有效的方法
* 幫助鈣質吸收,有助於骨骼牙齒的生長發育

五、鈣
食品來源:
1. 奶類及乳製品 2. 豆漿、豆腐 3. 深綠色葉菜
保健功效:
* 強化骨骼牙齒。
* 幫助肌肉收縮。
* 參與凝血反應。

六、鋅
食品來源:
1. 杏仁果 2. 豆漿、豆腐 3. 未精製的五穀雜糧類
保健功效:
* 肌肉的生長發育。
* 幫助人體新陳代謝正常化。

下列幾點建議提供給素食者參考:

1.進食各種食物以達到蛋白質互補作用。
2.選擇全穀類,如糙米、全麥麵包。
3.搭配選擇豆類、核果類及種子類於飲食中。
4.多選擇深綠色蔬菜。
5.奶素者應選擇低脂或脫脂奶製品。
6.避免進食過量甜食和高油食物。
7.兒童及青少年注意補充鈣質、鐵質、維生素B2、B12和維生素D。如牛奶、酵母、芝麻、海藻、紫菜、綠色蔬菜、豆類等是富含鈣質、鐵質、維生
素B2的素食食物,應多選用。
8.孕乳婦注意補充鐵劑,吃含鈣豐富的食物,多曬陽光以製造維生素D,以
及補充維生素B12。
9.多攝食維生素C豐富的水果(如柑橘類、芭樂等),以利鐵質的吸收。
10.攝取足夠的熱量並維持理想體重。
最好別生氣 身體會留下痕跡

文章來源:生命時報



愛生氣的人很難健康,更難長壽。但在日常生活中,人們免不了要生五種氣:閒氣、怨氣、悶氣、賭氣和怒氣。我國首批國醫大師,中國中醫科學院、中國工程院院士程莘農教授告訴《生命時報》記者,要養生,關鍵就要會生氣,會散氣,如果氣散不掉,很多疾病都會由此而發。

五種氣最好別生

退休後,為了排解寂寞,許多老人每天都樂意到小區花園找朋友扎堆打牌,雖說不輸房不輸地,但玩起來那爭強好勝的勁兒,常常因為出錯一張牌或多說一句話,就爭得面紅耳赤,甚至氣得血壓升高。這就是人們常說的“生閒氣”。商務版的《現代漢語詞典》中對“閒氣”的解釋是“為無關緊要的事情生氣”。中國健康教育首席專家洪昭光教授說,一個人健康與否,很大程度上跟心理狀態有關。心態不好,沒氣找氣的老人更愛生病。

怨氣來源於一種怨恨的情緒。 2009年7月,媒體報道,家住甘肅蘭州市的七旬老人閻政平,在其居住小區附近的人行橫道上,對過往違章車輛投擲磚頭近30次,砸中14輛。老人為什麼產生這種過激行為呢?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法律系余淩雲教授指出,這是一種情緒的發泄,來源於對違章駕駛危害生命的痛恨,也就是一股怨氣。

悶氣多發生在夫妻之間,兩人一生氣就沒完沒了,誰也不和對方說話,繃著臉,陰沉沉地總不見“晴天”。這種悶氣也是一種“冷暴力”,無形中會對人體進行傷害。衛生部生命倫理專家組專家袁鐘教授說,夫妻間生悶氣最傷害身體。

人們經常由於不滿意或受指責而賭氣。每個人大概都會有賭氣的時候,只是程度不同而已。有新聞報道,某男子由於不滿銀行排隊時間過長,就分100次,每次1元,取出100元錢。這種賭氣的結果,往往最受傷的是自己。

對於性格急躁的人來說,很容易爆發怒氣。袁鐘指出,怒傷肝,憤怒使人肝氣不舒、胸悶、胸肋脹痛。這種氣如果不加控制,危害最大。




身體會留下生氣的痕跡

人之所以會生病,最原始的一種根源就是生氣,這在《黃帝內經》中就有說明。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常務委員、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老年醫學研究所張國璽教授指出,生一次氣毀一次健康,生氣導致的疾病與由風寒暑濕等外因導致的疾病不同,會直接損傷五臟功能,發病更加嚴重。

長期生氣的人,會在身體上留下不同的痕跡。從外表看,脾氣火暴,經常處於發怒狀態的人,多數會禿頂。嚴重的還會使頭頂變尖;程度輕點的,則會在額頭兩側形成雙尖的M形微禿。美國《洛杉磯時報》也報道,愛生氣的人容易長色斑,而且腦細胞衰老明顯加快。從中醫角度分析,發脾氣時,氣會往上衝,造成頭頂發熱,導致脫髮。嚴重的暴怒,有時會造成肝內出血。如果血吐不出來,就會留在肝內,一段時間內形成血瘤。

生氣導致的肝熱,繼而會影響到肺,肺熱一個嚴重的後果就是失眠。張國璽說,他在臨床上曾遇到過一個五天五夜無法成眠的人,就是生氣造成的。血氣較差的人氣往下沉,形成腹部脹痛,會讓人誤以為是腸胃問題。

如果生了氣散不出來,比如悶氣,往往會在胸腹形成中醫所謂“橫逆”的氣滯,很可能導致婦女乳腺小葉增生和乳癌,也可能造成十二指腸或胃潰瘍,嚴重的會引發胃出血。

愛生氣的人還易得癌。袁鐘介紹,北京有個抗癌俱樂部,成員都是癌症患者,他們思考後認為,“氣、急、累”正是他們患病的真正原因。

讓“氣”在體內更順暢

當人生氣時,氣流在體內處於一種紊亂狀態。袁鐘介紹,要想養生,必須讓氣流和諧順暢起來。中國中醫科學院養生學專家羅衛芳教授也告訴記者,調神順氣養生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
一是難得糊塗。還沒發生的事,別想太多;正在發生的事,別過於困擾;已經發生的事,就由它去吧。

二是順應季節。春季活潑,夏令暢達,秋天恬靜,入冬則藏而不泄。讓精神隨外界環境而變化。

三是節制情感。“忍一時之氣,免百日之憂。”

四是要有精神寄託。可以欣賞音樂,也可以養花弄草。老人只要有了精神寄託,就會對生活充滿信心,減少不必要的生氣。此外,過於愛生氣的老人,也有可能是患了“老年抑鬱症”。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,60歲以上老人患老年抑鬱症的幾率為7%—10%,患有高血壓、冠心病、糖尿病的老人,發病率更高達50%。這樣的老人要想調整心態,每天一定要做到“325”:大笑 3分鐘,笑可以緩解疲勞、減少壓力,幫助肺臟擴張、促進消化,讓抑鬱慢慢減少;忘卻煩惱5分鐘,告訴自己“人間本無事,庸人自擾之”,放下煩惱會感覺無比輕鬆。生氣不超過2分鐘,要記住,惹你生氣的人,不要氣他,原諒別人也就是原諒自己。